構樹 |
構樹古名楮、穀、或谷,原來它在春秋戰國時代早已揚名立萬,詩經有云:「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此處所指的穀即是構樹。而北宋大文豪蘇軾(東坡)因精研本草及熟諳農桑,他經過反覆比對求證後,有感而發寫下一首《宥老楮》詩,向老楮(構樹)道歉:「我牆東北隅,張王維老谷。樹先樗櫟大,葉等桑柘沃。流膏馬乳漲,墮子楊梅熟。胡為尋丈地,養此不材木。蹶之得輿薪,規以種鬆菊。靜言求其用,略數得五六。膚為蔡侯紙,子入桐君錄。黃繒練成素,黝面颒作玉。灌灑烝生菌,腐余光吐燭。雖無傲霜節,倖免狂酲毒。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投斧為賦詩,德怨聊相贖。」,原因是長久以來,人們認為「穀田久廢必生構」而認定構樹乃惡木,蘇軾知道構樹(楮)實乃具有非常高經濟價值的植物,只因它粗生而被看賤,故他寫了一首《宥老楮》詩力圖為構樹平反,藉此詩歷數楮對人類的貢獻,所論精闢又兼有自我批判的含義,果然是古今罕見的奇文。我先生看罷蘇軾的《宥老楮》詩後大為感慨,原來他少時生長在鄉間,一直也很厭棄構樹,稱它為「垃圾樹」,得知構樹有這麼多的用處後,心裡也深覺對不起它。
幼株構樹 |
構樹惹人嫌的最大原因就是它不但生長的速度非常快,繁殖速度也非常快,生命力旺盛且異常茁壯,小小的一節根莖很快即可長成大樹,故人們認為它的破壞力甚強,容易造成建築物損壞,聽說曾有一座古橋因構樹雜亂生長而被摧毀,而且它粗生到有些霸氣,對其他農作生長亦大有妨礙,故有人說田邊上長一棵構樹,樹下的莊稼全都被「荒」死了,農人見之即砍,可是總是砍之不盡,斬草也難除根,構樹因而大受人嫌。臺灣的客家人甚至稱它為敗家樹,因為大凡家道中落,沒人整理的庭院都會長出構樹來。但是我可要提醒一下,別忘了構樹也是將荒地變為森林的先驅者,稱它敗家樹實在太委屈了它。
構樹屬桑科,它有抗污染的功能和抗逆性強,耐乾旱又耐貧瘠,耐寒及耐鹽鹼,且對土地要求不高,它會大量吸取滯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和非常耐煙塵,其根系也頗能穩定道路或邊坡,其實可利用在工業區作為綠化用樹或培植為海濱防風林,實際用途甚廣。構樹的別名很多,三國時代吳國的陸璣所著《詩疏》稱之為谷桑、楮桑;臺灣農業時期因養鹿人家多採構樹嫩葉來餵鹿,故叫它為鹿仔樹;因構樹的樹皮纖維強韌可用來製繩及造紙(宣紙、棉紙及鈔票等)故也有叫它紙木、鈔票樹、谷漿樹及沙紙樹;臺灣原住民亦有利用作為紡織材料製作衣物及用品;它的果實掛滿樹時猶似叮噹,故人們也叫它噹噹樹;因果實可食用又稱為褚桃樹;它有豐富的樹液故又叫做奶樹(可入藥治皮癬),說來構樹可真不愧為全身都是寶。
構樹是落葉喬木,長成後高可達10~20公尺,有公樹和母樹之分,公樹開花但不結果,花呈長條如柔荑狀,母樹開花呈球狀,果實亦是圓形,橙紅色有淡淡酸甜味道可食用,但由於構樹隨處生長過於粗賤,人們都不會採摘來吃,倒是成為一些鳥類和小動物(如松鼠、螞蟻等…)的食糧。台灣大學鍾國芳教授團隊與智利大學的團隊,曾在2015年共同合作,利用構樹的雌雄異株的特性,研究在南島語系地區構樹葉綠體基因單倍型的差異,證實了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值得注意的是,構樹為適應環境及更容易生長,它的葉子會跟著成長的過程而隨機應變,形狀竟有截然有別的變化,幼株的葉子有心形葉或1~3個不規則的分裂形狀,稍長後它的葉片會呈三個深裂狀,且左右兩邊的缺裂非常對稱整齊,待長大成熟後,成株的葉子則轉變為不再缺裂的情況或只剩下小淺裂而已,很多人不明所以,而誤以為它的幼株和成株是不同的植物。
構樹的果實 |
構樹的分布地帶,除了中國大陸和臺灣之外,其實在其他熱帶及亞熱帶地方都有它的蹤跡,如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日本、越南、韓國、錫金等…。我國有關構樹(楮)的古詩詞甚多,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云: 「楮樹婆娑覆小齋,更無日影午窗開。一端能敗幽人意,夜夜牆西礙月來。」,另一位宋朝詩人趙希逢亦有詩云:「楮衾重蓋得春多,貴羽都忘紈與羅。一枕雷聲齁鼻息,想應夢不到嬌娥。」,而元朝著名畫家兼詩人王冕也寫了一首以「紙衾」為名的詩:「楮衾能潔白,孤臥得平安。作客心如水,纏身雪作團。吳綾爛花草,蜀錦動螭鸞。未必清如此,那堪慰考盤。」,晚唐時期追求唯美的著名詩人李商隐則寫了一首名為《一片》 的詩:「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良工巧費真為累,楮葉成來不值錢。」,道盡了構樹(楮)因粗生而低賤的委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