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建晉江引水送往台灣金門所作的努力,長達23個年頭,今(2018)年8月終於克服了萬難,完成了正式通水儀式,達致兩岸「共飲一江水」的願景,這也是繼金廈小三通之後,再度開創兩岸交流的新頁。
當大陸當局於2018年8月5日上午九時在福建晉江的龍湖水庫啟動了出水閥,金門縣政府亦在田埔水庫開啟水閘門,三個小時之後亦即是當天中午前,金門民眾的家中就享有源源不絕來自福建泉州晉江流域的清澈自來水,金門人終於揮別了一直以來長年缺水的夢魘,以辦喜事的心情迎接這個劃時代新標竿的里程碑。
然而,「晉金(金廈)通水」整個進行歷程之艱辛,實在是難以言盡的,就在臨到快要正式通水的數天前仍充滿了變數,好在金門地方政府與議會本著以「金門鄉親權益優先,民生基礎建設第一」的宗旨,一切以金門鄉親的福祉為重,婉拒了中央為反制東亞運遭阻停辦而提出暫緩通水典禮的建議,在8月5日由金門議會正、副議長率團赴福建晉江,金門的通水典禮由縣長親自主持下,兩岸儀式照辦不誤。
說起「晉金(金廈)通水」,起先是因1996年金門大旱,縣長不得不喊出想向大陸買水的呼聲,當年此聲音確實震撼了中央政府。直到2000年,經濟部水資源局(現水利署)著手評估金門自境外引水的可能性,並完成「金馬地區與大陸通水之影響評估與規劃報告」,這是「晉金(金廈)通水」的最先第一個階段。到2002年,兩岸專家學者進行同共研討金門的水資源問題,咸認為金門確是「貧水區」,為解決金門人長期缺水的困境,兩岸有了由福建通水到金門的初步共識,這是屬於研議性的第二個階段,因為可預見雙方實際接洽時的困難重重,此期間一拖就是十幾年。第三個階段是從2014年起,經濟部水資源局(現水利署)著手評估金門自境外引水的政策,完成「金馬地區與大陸通水之影響評估與規劃報告」。兩岸學者專家遂開啟共同研討深化的供水技術性問題,從如何挖掘海底管道,到海流、海床的比較研究等進行切磋。
最難克服的就是第四個階段,兩岸官方展開實際商談「金門與大陸通水計畫」,雙方蒐集相關資料並進行意見交流。這期間,由金門縣政府與陸方福建省水利廳對接,歷經3次工作會議及8次技術商談,足足談了三年,過程充滿波折,起初彼此皆互不信任,雙方為了要稱供水「合同」或「契約」,以及為了談判對等的問題,就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反覆喬了很久。到2015年,是進入第五個階段,雙方終於達成供水水源、水量、水質標準、合作模式、購水契約期限等多項共識,並在當年7月20日完成購水契約簽訂儀式。
「晉金(金廈)通水」所引用的水源及路徑,是起自福建省泉州山美水庫,經晉江系統向下游導入龍湖水庫後,沿陸方配合興建的11公里陸域專管,將水引送到晉江的金井入海點。接續是銜接金門方負責的16公里海底管線,抵達田埔端上岸,此項海底管線工程總經費新台幣13.5億元,中央政府補助85%、金門縣政府負擔15%,並由金門縣政府自來水廠與陸方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簽訂購水契約,購水單價為每度原水9.86元新台幣 。為了因應後續水源調度與輸送,金門另外推動受水調節池,及導水管等配合系統,相關工程歷經3年,終於在2018年完工。
「晉金(金廈)通水」目前的供水量是每日1萬噸,金門縣自來水廠指出,雙方購水契約長達30年,10年後的引水規模將可提升到每天3.4萬噸,而且保有擴充到每天5.5萬噸的彈性,可滿足金門未來30年中長期發展用水需求。關於水質安全問題,除依供水契約檢驗外,金門設有即時數據監控並將定期抽測,以確保水質維持安全標準。
金門縣長陳福海說,兩岸以前叫的三通是 : 通郵、通商、通航;接下來,我們要「新三通」,就是:通水、通電、通橋。他呼籲大家要合力,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金門議會議長洪麗萍亦表示,兩岸通水是金門鄉親們所關注、期盼的大事,對金門未來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希望藉由這次通水儀式,讓兩岸更進一步共同發展,共創雙贏。綜觀兩岸通水過程的種種,由於政治力的介入,本來非技術性的簡單問題變得十分複雜,我謹以虔誠的心對 「晉金(金廈)通水」圓滿成功,致上最熱摯的祝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